案例展示
【普法】口头约定利息,借款人不承认 怎么办?
在民间借贷案例中,利息的约定往往因未书面明确或仅靠口头协议而导致双方产生争议。以下案例展示了如何处理此类纠纷。
案例简介:
通过一个共同认识的人介绍,李与王产生了借贷关系。2013年3月3日,李向王借出4万元,通过银行转账形式完成。2014年11月14日,王出具了一份借条,确认向李借款4万元。2015年3月14日,王再次向李借款1万元,并出具了相应的借条。在还款过程中,王仅偿还了1万元,其余款项未能按时偿还。2023年8月,李诉至法院,要求王偿还本金5万元及截至2023年8月20日的利息95907.12元,之后的利息按年利率14.2%计算,直至本金及利息全额偿还。
王辩称,确实借了5万元,但双方关系良好,并未约定利息。王认为已经偿还的1万元属于本金偿还,对李提出的利息约定不予认可。
法院审理与判决:
法院审理后认为,双方之间存在合法的借贷关系,对借款本金数额没有异议。但对于是否约定利息及利息计算方式,双方意见不一。法院认定,根据双方的通话内容和微信聊天记录,双方确实约定了利息支付。特别是,李在催收利息时提到的月息两分的约定,在聊天记录中得到了王的间接认可。
因此,法院最终裁定王偿还李本金50000元及截至2023年8月20日的利息95389.52元。逾期利息则按照剩余本金年利率13.8%计算,直至全额清偿。
王对一审判决不服,提出上诉,但二审法院维持原判。
法官建议:
在朋友间的借贷中,双方往往因关系良好而在利息约定上表现出模糊。一旦产生纠纷,证明口头约定的存在变得尤为关键。因此,建议在进行民间借贷时,尽可能在借条上明确利息约定,并妥善保管好借条和转账证明,以更好地保护自身合法权益。